基因及细胞治疗系列在线研讨会回看

亦诺微首个溶瘤病毒药物申报过程回顾及法规解读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上游工艺 从研发平台到生产制造的机遇与挑战

 

颇尔生命科学商务拓展经理吕静“从研发平台到生产制造—基因治疗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颇尔生命科学反应器应用专家曲丽丽“基因治疗病毒载体上游工艺”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从研发到生产: 基因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吕静老师的讲座内容主要包含以下3部分:

  • 基因治疗市场动态

  • 基因治疗规模化生产面临的挑战

  • 基因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迈入了它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随着递送系统在基因疗法中应用的逐渐成熟,基因治疗药物转化的壁垒被逐渐攻破,已经有多款产品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从2017年至今,已经有6款重磅产品获批上市,这些基因治疗药物正在逐步验证其商业化的可行性。另外,在国家对于基因治疗的监管也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背景驱动下,国内基因治疗药物的申报势头也相当迅猛,已经有几十个药物走向了临床,即将进行规模化生产。

 

而质粒和病毒载体作为基因治疗的一个递送系统,它的生产制造一直受到非常广泛的关注。在最近几年中,全球病毒载体和质粒DNA的制造发展也非常迅猛。2018年的时候,全球病毒载体和质粒DNA的制造规模大概在3.8亿美金左右,预计2025年会达到13.5亿美金的规模。中国作为全球基因治疗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2018年中国的市场销量大概在全球3.6%,预计2025年会达到6800万美金。因此在接下来的5年内,中国的病毒载体和质粒的制造规模还会保持一个非常高速的增长。

 

因此,吕静老师以病毒载体的制备为切入点,跟大家共同探讨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颇尔在基因治疗开发中的整体解决方案又将如何赋能这个行业的发展。

 

 

精彩答疑

 

提问1:目前基因治疗上市过程中的速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整个放大的过程中,有什么思路可以帮助加速放大吗?

 

吕静:因为产业化需要一个稳定、可重复度非常高的工艺,所以在早期工艺开发阶段就需要通过前期的一些工艺优化,尽早建立一些平台工艺,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研发部门在开发工艺之前,其实可以先更多的了解生产工艺的需求,考虑到之后工艺放大和GMP的合规性,再进行工艺的确认,这样在之后的技术转移和放大上面可以减少一些问题的产生。

 

提问2:以基因治疗最常用的AAV载体为例,其下游的纯化步骤如何能够尽量精简,通过减少步骤有可能降低成本吗? 

 

吕静:对于AAV载体的纯化来说,其实首先要保证的是这个产品要达到质量要求,然后在这个前提上再来进行纯化步骤的优化。另外,除了下游的纯化,在上游的培养工艺的优化也非常关键,因为上游工艺如果能够稳定的进行表达,并且滴度能提升的话,其实会有效的来减轻下游的纯化压力。而降低成本的另一个考虑在于我们要着眼于放大到生产阶段。在选定合适的工艺之后,如果每年能够稳定地生产固定的批次,其实也会有利于成本的摊薄。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上游工艺

 

 

 

曲丽丽老师的讲座内容主要包含以下3部分:

  • 基因及细胞治疗疗法及病毒载体概述

  • 病毒生产的细胞培养解决方案

  • 案例分享:AveXis Novartis—AAV9 (SMA)

 

在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上游工艺中,现在对于病毒生产的细胞培养解决方案,很多可能都是使用的细胞工厂或者是转瓶的方式来实现病毒载体的生产,这个方式由于其工艺速度较快而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及考虑到未来临床上和商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这种培养方式逐渐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曲丽丽老师主要围绕病毒载体制备中的细胞培养及扩增、转染及收获,重点分享了病毒生产上游工艺中的细胞培养解决方案。

 

并以诺华在2019年获FDA批准上市的治疗SMA 的基因疗法Zolgensma(AAV9载体)为案例,分享了病毒载体在上游工艺中面临的挑战以及颇尔相应的解决策略。

 

 

精彩答疑

 

提问1:颇尔是否可以对免疫细胞的培养提供解决方案?

 

曲丽丽:我认为贴壁培养其实是最适合于免疫细胞的。首先因为贴壁培养本身的一个理论设计来源更倾向于之前大家所认识的像10X的细胞工厂一样,所用的表面处理方式、材质都是相同的。

 

从商业上来讲,颇尔的贴壁培养体系目前是有4款系列为大家服务,包括10X、50X,100X、200X的,可以基于不同培养规模的需求进行选择,其中200X的贴壁培养的培养面积有12平方米。另外,颇尔对于大量的贴壁培养也做了非常多(比如间充质干细胞等),对于所培养的细胞的质量形态,包括其是否满足细胞的放行标准,颇尔有大量的案例去佐证贴壁培养的环境适合应用于免疫细胞治疗。

 

提问2:根据您讲座中提到的基于细胞工厂、悬浮反应器、贴壁反应器三种设备的不同的上游培养方式,在真正的案例来中该如何进行选择?

 

曲丽丽:对于目前上游的这些不同的路径,在做选择时,其实最主要的关注在于成本上的考量、你的技术在工艺放大上的一个可行性问题、以及从这个产品的质量以及表达量。因为其实不同的路线,对于你自己的工艺来讲,它的成熟度可能也是不同的。比如悬浮路线带有规模放大优势,但如果说现在的工艺路线还没有走通,这便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总的来说,适合其实是最主要的,根据规模、优化阶段、优化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就可以了。

 

提问3:采用293F悬浮体系培养的时候,怎么提高包装含有DNA的活性病毒的成功率,减少空壳病毒?

 

曲丽丽:这个问题中,如何使转染效率最高以及转染过程中会影响未来病毒活性结果的因素应该是一个关键点。

 

第一个是对于转染体系的选择,哪个转染试剂对于你的工艺来讲其实是最优的,其实是需要去进行合适的筛选的;另外在筛选这些转染试剂的时候,同时也要兼顾符合GMP的标准,这是我们在大前提上需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第二个是 DNA与PI的比例,以及细胞在执行转染时的密度,这种工艺也要进行摸索。第三个是转染试剂的配制情况,对于小规模的转染试剂的配制,以及未来上到悬浮培养体系的大规模的配制,其方法可能是不一样的。第四个主要来讲就是在执行传染的时候,你的转速是否是需要调节的。这些都是要进行摸索的,对于不同的体系会有不同的策略。

第一场——亦诺微首个溶瘤病毒药物申报过程回顾及法规解读

主题一:溶瘤病毒申报药物MVR-T3011 研究回顾及进展

倪东耀 深圳市亦诺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研发官

 

主题二:基因及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应用法规概览

赵飞 颇尔高级科学事务经理

第三场——膜分离技术在病毒载体下游工艺中的应用与病毒载体澄清工艺策略

主题一:基于膜分离技术在病毒载体下游工艺中的应用

李涛 颇尔中国区技术经理

 

主题二:病毒载体澄清工艺策略

王静 颇尔中国区技术经理

第四场——一次性技术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的应用及一次性使用技术工艺验证

主题一:一次性技术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的应用

罗姣 颇尔Single Use项目工程师

 

主题二:一次性使用技术的工艺验证

李小香 颇尔SUT验证实验室经理

400-675-2228

颇尔咨询热线

基因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病毒载体生产的工业化解决方案

   

 

 

上游病毒载体生产

 

上游病毒载体生产由多种单元操作构成,例如细胞扩增、载体细胞的转染或感染以及病毒载体生产。每个单元操作都包含大量变量,例如细胞/病毒培养平台、细胞系、培养基配方和生物过程参数(温度、pH值和溶氧),它们会影响最终病毒载体的生产能力。

 

 

 

病毒载体纯化

 

稳健的,可放大的纯化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少诸如残留质粒DNA、宿主细胞DNA以及不含有目的基因载体等杂质,制备出高纯度、高浓度且满足需求的病毒载体。

 

 

 

 

一次性配储液

 

培养基、缓冲液、中间体和终产品的制备、储存以及转移,这些过程都需要小心控制,避免污染且需要符合cGMP要求。操作过程中应用一次性系统的高效体现在完好的数据记录以及加速工艺开发进程,简化生产工艺和保障产品质量。